文天祥纪念公园建于蛇口半岛赤湾山,文天祥曾三过南山的伶仃洋,也就是现在内伶仃岛周边。
文天祥纪念公园,尚未全面竣工已受市民追捧,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此登山健身,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上山拍摄美景。
公园通往山顶的两条登山道都已经建好,部分危险路段的护栏在建设中,以文天祥为主题的多个景点已经建成,绿化工作也基本完成。
文天祥纪念公园山顶平台的观景视野,几乎达到了360度:蛇口全景,后海、深圳湾尽收眼底;可远眺福田、香港元朗和屯门;也可眺望香港机场的飞机起落;南望内伶仃岛、珠江口、港珠澳大桥;俯瞰蛇口太子湾、蛇口集装箱码头;向西亦可眺望赤湾港、小南山;正在发展中的前海也一览无余。
目前到文天祥纪念公园入口位于兴海大道和港航路交会处(蛇口码头总站附近),货柜车较多,前往驴友务必注意安全。
【赤湾山左右炮台】
深圳赤湾地理位置重要,据史书记载,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,皆经此地。从明代起,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,清康熙年间(1662——1722)始于赤湾修建炮台,炮台雄踞赤湾两侧,左右呼应,扼险而守。现存左炮台,平面为长方形,坐北朝南,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。全长26.2米,宽15.5米,台高4.5米,围墙高3.78米。台上有营房7间,分属兵房、官房、神堂、厨房和弹药库等。
赤湾左、右炮台,位于“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”的蛇口半岛顶端,分东、西两侧箝制赤湾港,雄视伶仃洋面。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,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。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,全高约3米多,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,城内东西两厢,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,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。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,是运用炮位的场地。
赤湾泡台始建于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。当时福建提督杨琳调任广东巡抚。他主持修建沿海炮台、城垣、防地等军事设施126处,其中炮台26处。赤湾炮台是其中之一,据记载赤湾左、右炮台设兵数千名,生铁炮6位,另有12门大炮被称为“佛郎机”炮,是西式武器,其制法是北宋时由广州传入的。鸦片战争期间,林则徐布防珠江口,曾重修赤湾炮台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领兵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,赤湾炮台为林则徐禁烟曾立下汗马功劳。
左炮台位于南山区赤湾东村,挺立在海拔170米的鹰嘴山头。在左炮台的树丛中,掩映着一处哨站,据介绍,新中国成立之初,东南沿海诸岛还未解放,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赤湾天后宫里。左炮台三面临海,山势峻峭,只要站在鹰咀山之巅,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,部队决定在这里设立哨所。哨所里有个体积硕大的望远镜,像不眠的眼睛,时刻警惕地注视着伶仃洋海面。当时战士晚上一般都是和着衣服睡觉,枪就放在身边,子弹是上了膛的。改革开放初,赤湾左炮台仍被列入军事禁区。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,左炮台的军事战略地位逐步淡化。1997年香港回归后这里全部解禁。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哨所,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被保留在鹰咀山上。
【爬山趣登顶打卡点】文天祥纪念公园山顶平台。左炮台。